清帝國台灣商業發展6:安打基淡(開港後)
本篇重點:
因:外國人為何開始對中國市場有興趣
果:工業革命後生產力大增
因:想和中國貿易卻未達目的
果:鴉片戰爭、英法聯軍(台灣開港通商)
本篇地圖:台灣四大港口:安打基淡
當瓦特改良蒸汽機後,點燃英國工業革命,機器取代人力,大大提高生產效率,庫存太多英國當然很著急,著急著趕快找到新的市場來消化。
當時中國正處於康雍乾盛世,百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,英國不由得眼前一亮:「挖塞!中國這麼大,人口這麼多,簡直就是我們的黃金新興市場啊!」
於是,一位名叫洪任輝(James)的英國人閃亮登場,洪任輝,一名副其實的「中國通」,中文說得嚇嚇叫,對中國文化還十分熟稔,在英國東印度公司裡,負責幫英國打開中國市場。
還記得先前曾提過,皇帝的首要任務是守住政權,英國你這蠻夷之邦想和我大清要做生意可以,不過要遵守我大清的規定,康熙帝的「四口通商」政策,規定外國商人的進出口貿易,只能通過四個指定港口,如此一來清政府才好監控外來勢力。
此政策可說是讓英國東印度公司傷透腦筋,每天都在開會討論,怎樣才能壓低貿易成本,提升公司業績。恰巧的是,清朝地方政府之間為爭搶外國商船也在暗自較勁。
浙海關(寧波)主動放了大招─用「低關稅」吸引西方商船前往,洪任輝一看,這不就是個大好機會嗎?他果斷地將英國商船從廣州轉移到了浙江,成功將低貿易成本。
但這一舉動導致廣州稅收大減,立馬惹毛廣州官員,他們哪裡能忍?於是趕緊向乾隆皇帝告狀,請求乾隆帝出面處理。乾隆帝一聽,馬上下令,調高寧波的關稅來平衡局勢,可這事顯然沒這麼容易擺平。
按史實編寫的小故事,為方便理解:
(洪任輝與清朝海關官員進行一場激烈的交鋒)
洪任輝:「我明白皇帝陛下提高寧波關稅的初衷,但低關稅對促進貿易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。你看,我們兩國的商業往來如果能進一步開放,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!」
清朝海關官員:「洪先生,你說得不無道理,但你要明白,我們也有責任保護廣州的經濟穩定。廣州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貿易港,稅收是當地經濟的命脈。」
洪任輝:「我理解這一點。但英國希望能擴大貿易範圍,這不僅能促進經濟交流,還能深化我們兩國的合作。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啊!」
清朝海關官員:「問題是,你們不僅帶來商品,還攜帶軍火。這可不僅僅是做生意的事了!」
洪任輝:「這是出於自衛的需要,畢竟我們得保護船隻和貨物。我還打算向乾隆皇帝直接陳情,表達我們的想法。」
清朝海關官員(眉頭緊鎖):「洪先生,你這是打算挑戰我們清朝的法律和皇帝的權威嗎?這可不是鬧著玩的,你這樣做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外交問題!」
洪任輝(不慌不忙):「我明白這其中的風險,但有時候,改革就需要點勇氣。我相信乾隆皇帝會明白,開放貿易最終會讓大家受益的。」
清朝海關官員:「洪先生,我還是勸你別把事情鬧大,三思而後行吧。」
(幾天後,洪任輝終於得見乾隆皇帝)
乾隆皇帝:「洪任輝,你作為外國商人,不僅不遵守我大清的法律,還想直接插手朝政。這可是對我大清國的挑釁!」
洪任輝(誠懇地):「皇帝陛下,我的本意絕對不是挑戰您的權威,只是希望能為英國尋求一個公平的貿易環境。開放貿易將為中國帶來更多的繁榮和機會。」
乾隆皇帝(冷靜但堅定):「你的行為已經證明了你的野心和不敬。為了保護國家利益,我決定加強對外貿易的管控,從現在開始,只有廣州可以進行對外貿易。至於你,將被囚禁在澳門,然後遣返回國。」
洪任輝(著急地):「陛下,請您重新考慮!開放貿易將為中國帶來更多的繁榮和進步!」
乾隆皇帝:「對我大清來說,國防安全遠比經濟利益重要。這件事沒有討論的餘地。」
結局與後續發展
乾隆帝的「一口通商」政策雖然暫時平息了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,也維護了清朝的控制,但卻讓西方國家心中埋下了不滿的種子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西方國家對中國限制貿易的政策越來越不耐煩,在19世紀終於爆發一連串對中國的戰爭。(從鴉片戰爭開始)
其中一場戰爭與台灣有關,英法聯軍戰後,中國被迫簽訂《天津條約》《北京條約》,中國被迫打開更多的港口,包括台灣的雞籠、淡水、安平和打狗。
當初乾隆帝鐵了心要控制貿易的強硬態度,短期內確保了清朝的主權,但也無意中推動了中國的對外開放,最終帶來了後續一連串的歷史巨變。